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2022-12-30 经济参考报 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1125
核心提示:现在这条产线,就是我们在量子通信领域从实验室真正走向产业化的很好标志。 站在目前量子信息行业内精度最高的SMT全自动化表面贴
             “现在这条产线,就是我们在量子通信领域从实验室真正走向产业化的很好标志。” 站在目前量子信息行业内精度最高的SMT全自动化表面贴装生产线前,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盾量子”)副总裁、副总工程师唐世彪感慨地说。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旗下的成果转化平台,国盾量子是中国最早探索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企业。2009年,国盾量子成立并入驻安徽省合肥市云飞路,成为这条如今已因聚集量子科技企业而被称为“量子大街”的“领头羊”。

  “那时‘量子大街’几乎还是一片‘荒地’。”唐世彪回忆,国盾量子也和随后不断进驻的新企业一同在“无人区”探索,在中国量子科技从实验室到工程化再到产业化的历程上,不断留下脚印。

  在唐世彪看来,量子通信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了工程化的重要转折点是2012年,当时全球首个上规模量子通信城域试验网在合肥建成使用。

  今年8月,合肥量子城域网迎来正式开通,成为当前中国覆盖最广、应用最多的量子城域网。在总控制中心的大屏上,8个核心网站点、159个接入网站点辐射的光波织起一张覆盖合肥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它与城市内的传统通信网络结合,为政务网络提供量子加密传输服务,同时能为金融、能源、医疗等行业提供接入服务,未来还能带动一批企业围绕这一生态链提供应用产品及服务。

  同样位于“量子大街”的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本源量子”)内,企业自主建设的两大实验室——量子芯片制造封装实验室和量子计算组装测试实验室已在今年1月投入使用。“实现了从量子芯片到量子计算整机软硬件的全栈式开发,实验室的建成进一步推进了国产量子计算机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本源量子云中心营销部负责人汪波介绍。

  成立仅5年,本源量子从创立时只有不到30个人的团队,已经成长为中国首家可交付量子计算机工程机的企业,并拥有了生产制造链、行业应用链、科普教育链三条产业生态链,应用涵盖金融、生物化工、医药、智能制造、教育等多行业领域。

  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90后”的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国仪量子”)董事长贺羽,对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经历感受更加直接。

  “2016年,我们一支十几个学生组成的团队从中科大走出来,决心做出商用量子精密测量仪器。”贺羽说,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基础研究之外,本就在材料科学、化学化工、生物医学、工业领域、科学教育、能源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

  国仪量子的“市场决定研发”路径如今已“硕果累累”。“量子钻石系列”精密测量仪器、国内首款商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等产品都已在多个行业领域实现了应用。“产品已交付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等数百家客户,并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地实现了海外交付。”贺羽说。

  如今,三家在中国量子科技产业里各具特长的企业,在经历过从实验室“走进量子大街”的阶段之后,又随着产业化的快速推进,正“走出量子大街”。

  国盾量子如今已入驻新建的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科技园。园区内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内,国盾量子已建设起目前量子信息行业内精度最高的SMT全自动化表面贴装生产线,以及光电模块组装测试车间、整机组装测试车间等。

  贺羽则憧憬地看着窗外。“量子科仪谷即将竣工,那是占地100多亩的全新量子科技产业园区,将打造成为‘量子+科学仪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集聚示范基地。”他说,“国仪量子即将搬离踏上新征程,未来还会有新的团队从这里起步。”

  今年9月,量子科技产学研创新联盟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化迈入了一个新阶段。作为联盟副秘书长,国盾量子副董事长赵勇用3个关键词来回答如何推动中国量子产业更好发展:汇聚、整合、协同,并表示该创新联盟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此。

  从一家企业到一条大街,从单打独斗到产业联盟,如今一个个成熟园区正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在这些量子科技产业中的头部企业看来,中国的“量子谷”正在逐渐形成。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