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矿山无人驾驶卡车只是湖北夯筑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湖北以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扎实推进“一个工程、五项行动”,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1至10月,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2546.27亿元,同比增速55.00%,9家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成效初显,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地下矿山无人驾驶卡车
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一年,湖北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创建实现重大突破,3个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成功研发超快激光器、400G硅光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这一年,湖北全力推进全域大协同,带动区域创新优化提能。武汉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第5个科技创新中心,98项国家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成势见效,今年开工建设105个新谋划重大项目。同时,襄阳、宜昌制定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黄石、荆门入选新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省国家创新型城市总数达到5家;大冶、宜都、仙桃通过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
光谷科创大走廊主轴武汉东湖高新大道
这一年,湖北大力实施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标杆工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行动、“尖刀”技术攻关行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行动、聚天下英才兴鄂行动、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等“一个工程、五项行动”,重点科技创新指标数据和主要工作取得较好进展,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今年1-10月,湖北高新技术企业已推荐备案7222家,同比增长31.8%,预计可增加4000家,总数达到18000家以上;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453家,同比增长66.72%,已超额完成全年18000家的目标。
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表示,当前湖北科技部门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为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高质量发展动力足提升快
目前,湖北有国家级高新区12家,数量位居全国第四;建有省级高新区24家。
近两年来,36家高新区以占全省2.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省30%的GDP、40%的技术合同成交额、50%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50%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武汉东湖高新区内的地标建筑“马蹄莲”大楼
湖北是科教大省,全省高新区高效利用科教资源,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布局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构建了涵盖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多层次创新体系,基本实现科技型规上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全省新型研发机构达到39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区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96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4万件、占全省的42.7%,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47.7亿元、占全省的34.2%。高新区已成为湖北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创新成果为高新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据悉,全省高新区坚持特色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东湖高新区的光电子信息、襄阳高新区的汽车、荆门高新区的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持续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前沿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加速布局。
2022年上半年,全省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80.72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全省的29.3%。
九家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初见成效
12月21日,湖北三峡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紧张忙碌地开展技术攻关。“定位绿色化工,面向全球化工发展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瞄准‘六大方向’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三峡实验室主任池汝安说。
科研人员在湖北三峡实验室做研究
这家“刚满周岁”的实验室,去年12月21日揭牌,在湖北加快科技强省建设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同时,湖北先后布局建设光谷、珞珈、江夏、洪山、江城、东湖、九峰山、隆中等9家湖北实验室,现已全部进入实体化运行,成为湖北省核心战略科技力量。
作为科教大省,湖北现拥有130所高校、3600多家科研机构。去年以来,湖北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省产业创新发展需要,结合优势学科领域和重点产业,在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物安全、生物育种、服务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等领域,布局组建9家湖北实验室。
作为组织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的综合性科研平台,湖北实验室通过单聘双聘、全时全职及承担项目等方式,引进各类人才近1000人,聚焦优势领域凝练38个研究方向开展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其中典型成果包括: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面-体复合型的“幽灵”双曲极化激元电磁波;研制出我国首台铁路轨道在线强化与修复车辆、我国首台十万瓦级超高功率工业光纤激光器、国内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印刷介观硅太阳能电池;发现提高玉米和水稻产量关键基因,揭示玉米和水稻趋同选择遗传规律;成功育成多个水稻新品种、油菜新品种、1个生猪新品种(硒都黑猪)等。
目前,湖北建有在鄂国家重点实验室30家,省重点实验室195家,全省实验室体系基本成型。下一步,湖北将整合优势力量,争创国家实验室或国家实验室在鄂重要基地,不断优化、建强湖北实验室体系,实现更多突破性原创成果。
创新创业生态更优良
这一年,针对科技企业作为“出卷人、答卷人、阅卷人”地位不明显,科技资源配置向企业倾斜不够,生产服务一线的关键技术难题有效解决不够的问题,湖北大力实施省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今年9月,湖北发布《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着力破解当前科技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其中指出,技术创新类项目由企业牵头或参与的占比不得低于70%。
这一年,湖北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行动方案,制定实施《湖北省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实施方案》,打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创新生态。遴选指导武汉、襄阳、宜昌等3个城市和省农科院、湖北大学等17家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部署建设科技成果评价一体化服务平台。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在省自然科学基金、软科学、科技人才等省级科研项目中试行“包干制”管理改革。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235家服务机构入驻,2777家企业申领创新券,申请兑付金额达1.42亿元。出台支持院士及院士后备人选在鄂创新创业、强化科技平台支撑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等政策措施,促进人才引进和集聚。
这一年,湖北获批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制订《湖北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加快推动人才评价“破立并举”。探索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设立“鄂创融”专项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精准化金融服务。发挥湖北科技创新资源优势,统筹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先后举办科技活动周、科学实验展演汇演、科普讲解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启动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省市县三级联动选派科技特派员11931名。
科普讲解大赛
2023年,湖北坚持融入国家战略、锻造突出优势、引领产业发展、树立科创品牌,锚定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以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继续深入实施“一个工程、五项行动”,奋力开创科技强省建设新局面,努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更大作为,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