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人类“战疫”依旧胶着:多地疫情反弹,再度收紧防疫措施;变异病毒层出不穷,挑战疫苗保护效果;科学界加紧研发新型疫苗,与病毒争分夺秒赛跑。
面对抗疫“持久战”,国际社会呼吁精诚团结、同舟共济。
关键词一
疫情反弹
世界卫生组织7月30日通报的数据显示,过去4周,在世卫组织划分的全球6个区域中,有5个区域新增确诊病例数环比增加了80%;同一时期,非洲地区的新增死亡病例数上升了80%。一些国家不得不重启口罩令等严格防疫措施。
世卫组织3日发布的全球新冠疫情周报显示,在7月26日至8月1日的一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居全球前五位的国家是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和伊朗。其中,美国一周新增确诊病例超过54万例,比前一周增加9%。
世卫组织表示,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快速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传染性的德尔塔毒株引起。此外,人口流动增加、防疫措施前后不一以及疫苗分配不平衡也导致疫情加剧。
大规模疫苗接种已帮助多国有效阻击疫情。一些接种率高的地区重症率和病亡率均显著下降,但全球疫苗接种仍待整体推进。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只有略超过半数国家的新冠疫苗接种率达10%,不到四分之一国家的接种率达40%,仅有3个国家的接种率达到70%。
与此同时,疫苗接种呈现严重的国际不均衡,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率普遍偏低。世卫组织数据显示,非洲大陆已接种的新冠疫苗量不到全球已接种总量的2%,非洲人口中仅有1.5%完成接种。
关键词二
变异病毒
不断出现的新型变异病毒给全球抗疫带来极大挑战。新冠病毒是一种RNA(核糖核酸)病毒,较易变异。病毒在人群中流行越广,复制越多,变异可能性就越大。据世卫组织统计,目前已出现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拉姆达等毒株。
其中,最早在印度发现的德尔塔毒株正以极快速度席卷全球。据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截至8月1日,德尔塔毒株已在至少135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导致新冠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激增。
变异病毒的出现持续挑战疫苗保护效力,一些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报告了多例“突破感染”病例。“突破感染”指病原体突破了疫苗的防线,导致完成疫苗接种的人感染了疫苗本该预防的疾病。
关键词三
新型疫苗
面对变异病毒和“突破感染”的出现,加紧研发可针对新突变毒株、具有更高保护效力的新型疫苗甚至具有广谱保护活性的通用疫苗成为必然方向。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优化疫苗,加强对免疫缺陷人群的保护。”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说。
多家疫苗企业正针对突变毒株调整疫苗,科学家也在探索能否开发出不受突变影响的通用疫苗。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正研发一种嵌合多价冠状病毒疫苗,有望抵御多种变异新冠病毒毒株和其他冠状病毒感染,目前已进行至动物实验阶段。
一些专家还建议,可通过加快研发保护效力更高的疫苗剂型、注射加强针、采用新的免疫增强技术等应对目前的复杂疫情。
中国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军说,从增加疫苗免疫动员全面性的角度考虑,目前大规模使用的肌肉注射新冠疫苗主要动员全身免疫应答,而没有呼吸道局部免疫动员的效果,因此可以研究动员呼吸道免疫的疫苗及其与肌肉注射疫苗联合使用。
关键词四
长期共存
一些专家表示,面对疫情现状,短期内追求“零感染”几无可能,病毒或将与人类较长时间共存。
美国佐治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副教授陈茁认为,人类与病毒长期共存目前已是大家共识。但共存不是放任病毒不管,还是要积极采取防控措施,特别是接种疫苗、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在防控疫情与保持经济发展间保持好平衡。
中国一直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球“战疫”。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向世界提供新冠疫苗和原液超7亿剂,对外援助和出口疫苗的数量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一面大量囤积新冠疫苗,损害全球疫苗公平分配;一面在病毒溯源问题上无端抹黑中国,损害全球抗疫协作。
病毒无国界,疫情政治化只会让抗疫更加艰难。正如世卫组织此前所说:新冠病毒是快速传播的“杀手”,任何分歧都会助长它的威力。没有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的团结,病毒扩散速度会更快。
在全球确诊病例数超2亿之后,人类面临的仍是抗疫“持久战”。各国唯有摒弃分歧、携手前行,才能最终战胜新冠病毒这一共同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