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技术导航 | 重视实验室资质管理 提升实验室竞争能力(一)

   2020-05-11 宫兆合,博士1442
核心提示: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从事符合性验证的重要工具。
 

 

02

05-2020

 重视实验室资质管理

 提升实验室竞争能力(一)

小代君说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从事符合性验证的重要工具。实验室资质是实验室进入国家级科研梯队、承担国家或行业重大科研任务的入门券,是从事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监督的资格证,是拓展国内外市场业务的通行证。加强资质管理,将有力提升实验室竞争力。

 

01

 

 

O N E

CONNOTATION

 

 

实验室资质基本内涵

 

  实验室资质是指政府机构、地区组织、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依据各自的标准和程序,对实验室所具备的资源、能力、管理水平等要素进行评定,授予相应证信文件等活动的结果,获得资质的实验室享有一定权利,履行相应义务。

 

  根据目前我国实验室资质管理体制机制,资质可分为两类:一是科技创新资质,二是检验检测资质。获得科技创新资质的实验室极大增加了承担国家、行业、地区重大科研项目的信誉度;获得检验检测资质的实验室可以从事相应法定检验和商业性检验,或提高市场信任度,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

 

 

02

 

 

T O W

QUALIFICATIONS

 

 

实验室科技创新资质

 

 

  科技创新资质分为三大类,即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技管理部门负责评定授权的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相关部委、中科院、大型国有企业授权的部级实验室,以及各省相关厅委(局)授权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2.1 科技部授权的国家级实验室

科技部根据相关法规,组织建设国家实验室或授权某实验室为国家实验室,遴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1.1

国家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国际科技竞争的创新基础平台,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是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主要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2000年底,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5个首批国家实验室筹建。此类实验室一般由国家重点实验室拓展或数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而成。如,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科技部于2003年11月批准筹建,在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而成。

GOOD LESSON

- 好课推荐 -

2.1.2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面向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推动学科发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科技创新活动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国家实验室相比,该类型实验室研究方向和内容相对单一。1984年,原国家计委启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重点实验室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等国家院所、985高校及国内大型企业。同时,开展了合作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即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港澳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省部级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6月,科技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到2020年,基本形成定位准确、目标清晰、布局合理、引领发展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实验室总量保持在700个左右,其中,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300个左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70个左右,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70个左右。

2.1.3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17年提出,是国家应对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面向国际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面向重点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围绕影响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行业技术领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应用示范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主要依托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以需求为导向,实施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构建若干战略定位高端、组织运行开放、创新资源集聚、治理结构多元、面向全球竞争的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为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高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

 

围绕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重要领域发展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一批专业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艺试验和各类规范标准制订,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产业化。

2.1.4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93年原国家科委启动该项目,旨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缩短成果转化周期。主要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实际需要,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加速企业生产技术改造,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为企业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供基本技术支撑。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国科发基(2017)322号),自2017年底以后科技部不再批复新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对现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考核和多渠道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理。

2.1.5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面向我国重大临床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2.1.6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培育基地

科技部将部分符合条件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经过申请、推荐和评审列为科技部和省共同建设实验室,优秀的可以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2.2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的国家实验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评审的重点实验室分为: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2.2.1

国家工程实验室

为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制约,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依托企业、转制科研机构、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设立的研究开发实体,2007年开始试点。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关键工艺的试验研究、重大装备样机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制、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发,以及研究产业技术标准、培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应用、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等。采用专家评审、竞争择优的方式推进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并对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予以适当投资补助。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国科发基(2017)322号),2017年底以后不再批复新建国家工程实验室。按新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定位及管理办法要求,对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合理归并,对符合条件、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纳入新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序列进行管理。

HAPPY HOLIDAYS

seline="central" x="50%" y="60%" fill="rgb(255,255,255)" style="stroke: rgb(255, 255, 255); stroke-width: 1; text-anchor: middle; box-sizing: border-box;">
seline="central" x="50%" y="60%" fill="rgb(255,255,255)" style="stroke: rgb(255, 255, 255); stroke-width: 1; text-anchor: middle; box-sizing: border-box;">

2.2.2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992年由原国家计委启动,是以国家和行业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研究开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2.2.3

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启动该项目,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是整合联合行业内的创新资源、构建高效协作创新网络的重要载体,是特定战略性领域颠覆性技术创新、先进适用产业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研发供给、高成长型科技企业投资孵化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并发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有关政策,研究领域布局,指导建设和评估工作。各地方发展改革委、中央管理企业是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的主管单位,负责本地区、本企业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管理工作,落实建设条件和支持政策。

2.2.4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根据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对创新能力强、创新机制好、引领示范作用大、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认定,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引导行业骨干企业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与运行评价,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负责指导协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相关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会同同级管理部门,负责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申报、管理等事项。

 

2.1.5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了该类型实验室的管理,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地方特色产业链、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对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建立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故事》WRITER STORY

宫兆合,博士,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后、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后;参与56个实验室具体建设工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6次获得原质检总局论文比赛奖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40余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