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没有一间实验室的新药研发企业上市了!张江炼成创新“英雄会”

   2019-03-11 第一财经1145
核心提示:没有一间实验室、没有一台试验设备的新药研发企业华领医药-B(02552.HK)扎根张江八年,最终在香港上市。同样,从一开始就立志成
 没有一间实验室、没有一台试验设备的新药研发企业华领医药-B(02552.HK)扎根张江八年,最终在香港上市。同样,从一开始就立志“成为一家全球化的智能机器人公司”的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傅利叶智能”),如今是中国唯一一个产品批量出口到欧美的康复机器人公司。

华领医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陈力和傅利叶智能CEO顾捷都是“张江人”,而且他们都有着早年求学上海、继而远渡重洋辗转美国、然后回国创业、最终扎根张江的相似经历。

在创立华领医药之前,陈力是罗氏(中国)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官。陈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张江高科技园区有着非常优秀的药物开发生态系统,有许多全球知名药企、多家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一般称为“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中国当地制药公司、学术机构和监管机构。同时,上海市委市政府透明的政策、高效的执行能力和专业的工作方式,也是他们选择在上海张江创业的理由。

顾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张江人才的集聚度和国际化是当初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在中国想走国际化,张江应该是首选,它背靠整个中国内地市场,又兼具海派文化,跟国外有很好的交流,在这里很容易招到国际化人才。”

 

像陈力和顾捷一样,众多扎根张江的科技从业人员带着梦想,努力奋斗,借助这里良好的创业环境,创造了自己人生的奇迹。张江这块招牌也因为他们的而更加闪亮。

张江的集聚力

“我们做的是机器人这样的高科技行业,需要有人工智能人才、机器人人才和各种工程师。在美国,只有最顶尖的工程师,中层工程师往往是断档的,或很贵。在上海张江,既有最顶尖的人才,在中层工程师队伍这一块它也有比较高的集聚度。”顾捷对记者表示,张江这边的年轻人才特别多。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国际化人才的优势,如今傅利叶智能的康复机器人产品已经出口到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等在内的10个国家,在国内也有不少机构在使用。

在2018年3月的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要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进行大刀阔斧的人才政策改革,形成对全球高峰人才的“磁吸效应”,打造“人才梦之队”。

在此次大会上,《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出台,提出要抓牢科创建设的“关键少数”,着力在上海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集聚造就若干能够走在全国前头、走在世界前列的“宗师泰斗”,形成若干人才高峰。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张江从业人员达37万,其中博士6200余人、硕士5万余人、本科13.5万余人、专科5.6万余人、归国留学7500余人、境外4300余人,引进各类高端人才450余人。同时,张江汇聚企业1.8万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3家,高新技术企业828家。

张江集聚的跨国公司也为张江本土企业的崛起打下了基础。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现金流问题和资源危机,让跨国制药公司被迫搁置它们的一些化合物。陈力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时机,可以利用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趋势来与跨国公司合作。

同时,跨国公司也为他们储备了众多优秀的人才。陈力告诉记者,他2010年离开罗氏创立华领医药时,公司早期的几个创始人都有在国内外跨国公司和机构的相关工作经验,其中前10位员工基本上都是来自张江。

目前张江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其中,张江集成电路产业有着中国最完善、最齐全的产业链布局,云集了一批国际知名集成电路企业。全球芯片设计10强中有6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全国芯片设计10强中,有3家总部位于张江。

 

在生物医药领域,张江形成了新药研发、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量产上市完备创新链。目前全球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中已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

顾捷告诉记者,在张江办事不累也是他这些年的切身感受。“无论工商还是税务,张江都是按规矩办事,制度化做得比较好。这使得我们有一个比较长远的信心,政府是希望并帮助企业成长起来的。”

如今,张江创新资源不断集聚。2018年,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大科学设施和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张江科学园等顶级研究机构开工建设,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张江药物实验室、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揭牌。

今年年初,张江科学城又迎来“开门红”——ABB机器人项目、IBM中国上海总部、绿谷971项目产业化等重大项目落户。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

“你要是想自己建实验室,你至少要有几千平方米的地方,还要有设备和几百名科研人员。这些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特别是当还不能确立创新项目是否最终具有产品开发性的时候,这些投入风险实际上比较大。”陈力告诉第一财经,2010年创办、2018年上市的华领医药,在这期间没有一间实验室,也没有一台实验设备,所有的项目都是跟合作者联合运作。

如今,华领医药研发的糖尿病全球首创新药葡萄糖激酶活性剂(HMS5552)已完成5个临床安全有效性验证性试验,拥有全球市场开发权,进入中国药品注册上市开发阶段。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楼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张江,医药创业企业从一个药品化合物诞生,到注册申请成立公司,临床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再到工艺路线设计、新药筛选、安全性评价、药理药效研究,全部可以一站式解决。

如今这里聚集了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余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300余家研发型科技中小企业、40余家CRO公司、100多家各类研发机构。

目前张江新药研发已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如何保障原创新药生产落地成了一个新问题。为了助推张江的创新药从研发向产业化转移,浦东新区启动了新一轮的布局化解产业用地困局。

 

楼琦告诉记者,2019年,张江的新药创新会走出张江药谷,向南和向东延伸。这样的话,整个张江生物医药行业的产能、产值会在五到八年里增加3倍左右,是未来非常可以期待的新的产业空间。近年来上海非常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在张江尤其如此。

2018年年初,上海市出台《关于本市推进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功能型平台是产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机构,能够带动技术溢出和企业孵化。

《实施意见》明确,“十三五”期间,要培育形成一批创新需求明、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新、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功能型平台,建立新型科研组织、投入和考核机制,基本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开放性的功能型平台体系;集聚和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形成提供支撑。

2018年1月,上海集成电路制造创新中心在张江成立,该平台致力于为国产装备和材料提供验证服务,为国内关键芯片的设计和自主制造提供可持续升级的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服务。

目前,该平台已为华虹、中芯等国内芯片制造龙头企业的先进工艺研发提供共性技术研发和支持服务,签订合作协议,组建联合研发团队。提供了28nm(纳米)、14nm工艺共性技术研发服务,为其实现量产提供技术支持。

 

而早在2010年10月,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在张江成立,致力于协调产、学、研、用各方力量,联动区县、高新技术园区、孵化基地、行业协会,搭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流平台,汇聚孵化创新企业,促进新药研发和关键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同时,利用张江集聚众多跨国企业研发总部的优势,张江的孵化器也独创自己的模式。比如,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采用“1+N”孵化模式,将跨国公司的技术、人才与本土优秀企业的市场资源、资本联合为创新创业赋能。目前已与20多个跨国企业/海外资源建立合作。

截至2018年12月,平台筛选的科技项目超过1.5万个、孵化服务项目65个,已孵化项目总计估值超过65亿元,累计融资额超过4亿元。

活跃的投融资环境

企业要成长壮大,资金支持非常重要。

陈力创办华领医药时,获得了来自上海联和、富达亚洲、ARCH Venture、Venrock(全球顶级风投)、无锡药明康德等投资机构和个人的5000万美元(3.36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承诺。

目前,张江已集聚银行20多家、科技支行4家、融资担保机构10余家、创业投资机构150余家,以及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目前园区上市企业4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8家,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24家。

顾捷告诉记者,张江的风投非常多,风投机构非常活跃。“基本上我们附近很多公司都拿到了天使轮、A轮等融资。这边整个风投机制,包括企业本身,都比较规范。”

其实张江的投融资体系有一个很显著的特色,那就是除了众多的社会资本外,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也相当活跃。傅利叶智能除了火山石资本外,也获得了张江集团旗下的张江科投等的资本支持。

 

张江科投累计直投60个项目,这些项目获得社会资本再融资超过35亿元。从投资估值上看,目前直投项目投资估值溢价倍数较高,其中最高的移宇科技达16.3倍。

截至目前,张江科投直投项目中微创医疗、盛美半导体、锐迪科微电子等3家企业已经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泽生科技、和元生物、河马文化、中晟光电等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数家企业储备上市(含科创板);七牛云异军突起成为行业独角兽;移宇科技、傅利叶智能、深迪半导体、安派科、宜明昂科、泽生科技等企业飞速发展。

再比如,浦东科创集团累计直投项目100余家,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上千家次,融资额度超过80亿元。在半导体领域,目前,该集团已投资中微、盛美、晶晨、芯原等诸多半导体龙头企业。

浦东科创集团战略部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作为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很多时候,他们的投资不是看短期的财务回报,更多的是关注对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尤其是很多卡脖子技术环节。

“在过往十几二十年,我们所投的企业中也有一些在经营上失利或在融资上断档的,尤其是一些长周期的半导体项目和生物医药项目,我们会利用信息的优势或手头项目的产业集成优势,帮它们重新盘活并渡过难关,以各种方式把组合拳打起来。”上述负责人说。

近年来,张江高科也通过直接投资或基金投资的方式,投资布局了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包括上海微装、云从科技、七牛云、美味不用等等许多优质企业。其投资的“喜马拉雅FM”已成为国内互联网音频分发平台的龙头企业。

张江正是上海的缩影。对于上海创新企业,这里除了活跃的投融资环境,近年来更是利好密集释放。从建设科创中心,到试点科创板,再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科创”正在成为上海最火爆的关键词之一。

最近释放的政策大礼包是在去年11月,上海市出台《关于加快本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若干意见》,围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和提升政府创新服务水平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2项政策措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