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徐鸣指出,专业化水平低,是我国农业的一个短腿。建立经营性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有利于增强市场化收储条件下农民售粮的议价能力,有利于粮食提质进档、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有利于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他表示,产后服务体系将以开展代储存、代烘干、代质检、代加工、代销售“五代”业务为重点,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2017年将选择一批产粮大县开展试点,根据粮食产量、商品量、布局等情况和需要,每县建设3—5个产后服务中心,并给予必要支持。
二是建设广覆盖的粮食质量检验检测网。
徐鸣透露,为了解决市场化收购条件下的质量安全问题,将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要求,把质量检测功能向市县延伸。
他透露,从今年开始,将在人口大县(市)、产粮大县建立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完善检验检测功能,开展第三方检验检测。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适时发布粮食质量安全信息。到2020年,新建1000个以上市县级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是建设智能粮库。
徐鸣表示,今年要以地方储备粮库为重点大力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智能粮库不能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一定要克服盲目性,坚持实用、管用、好用的原则,不搞大而全、花架子,更不搞形象工程。必须杜绝漏洞、严防腐败,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
四是打通粮食物流节点。
徐鸣透露,国家粮食局将在重要物流节点建设一批集仓储、加工、贸易、质检、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粮食物流园区,发挥好中转枢纽和调控载体作用。
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2017年要在“北粮南运”、东北对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五大通道重要节点建设物流园区。
五是构建全国粮食电子交易平台。
徐鸣指出,把“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系统”由政策性粮食拍卖平台,扩展为全国性粮食电子交易平台,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要经过1、2年的努力,打造全国最大、国际有影响的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为构建新型粮食购销体系发挥主导作用。
具体来说,今年要实现31个省级交易中心全覆盖及平台联网,并积极向市县延伸,让基层粮食企业、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进入交易网络,市县两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把关作用,按规定的条件选准选好进入主体,并且对资质、诚信负责。
六是完善两级储备协同运作机制。
徐鸣指出,要强化国家对中央与地方两级储备的统筹调度。支持省会以上城市及城市人口规模较大的地级市,增强成品粮储备平抑市场、救灾应急等供应保障能力,支持对低温库进行改造。
七是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
徐鸣透露,该计划一是抓紧制订优质米、面、油等质量品质分类标准,并建立覆盖范围广的测评体系,定期发布粮油质量信息;二是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提升粮油品质科学研究和重大课题攻关;三是大力培育优质粮油品牌;四是加强健康膳食宣传,指导居民科学消费、健康消费;五是开展“优质优价”试点,各级粮食部门要选择有条件的粮食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合作入股等方式建设粮源基地,实行专收专储、定点加工、专营专供,培育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优质粮油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