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第三方环境检测市场不断增长 政府投入逐年降低l

   2024-12-25 中国环保在线791
 
导读: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至2014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从82亿元增长至196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4%。同时,政府投入占比从64.71%降至45.82%,呈逐年降低趋势。未来受益于需求带动,环境监测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而提供服务的第三方环境检测市场也会进一步增长。



环境第三方监测冷热交替表现抢眼难挡诚信危机

     在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起步较晚,主要分为强制检测与自愿检测两部分,其中强制检测市场主要由国有检测机构参与,强制性检测市场主要包括各部委的质检、商检、环保、卫生等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认证及各级政府(含省、市、县、镇等)的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检;而在自愿检测市场,目前主要参与者包括外资机构与本土民营企业。
  
  随着近十多年的发展,国内检测行业现阶段现状是:国有检测机构占据50%以上的市场,外资机构凭借强大的检测实力及雄厚的资本拥有3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市场占有率目前较低,仅为10%左右。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增长、市场管制逐渐放松,第三方检测的市场需求迅速增多。
  
  据公开资料,检测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主要是是仪器设备、检测试剂和其他耗材的制造企业。其中仪器设备的供应商发展较为平稳,行业内企业较多,能够保障检测测行业的基本需求;另外如检测试剂和其他耗材的供应,由于市场供应充足,基本不存在供应风险。检测行业下游客户涉及各行各业的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科研院所及普通消费者等。由于下游客户的范围较为广泛,且需求多样化,不存在对某一特定行业产生过度依赖。
  
  其中部分检测领域未来的成长空间较大,如环境检测板块。“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总投规模有望达到17万亿,为“十二五”总投资的3.4倍。由此可见,环保行业增速有望进一步上行,也将带动环境检测市场规模的提高。更为利好的消息是,近年来政府采购行为的加强,部分环境检测业务的外包,第三方环境检测具有较大机会,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三大细分领域打开新空间

      目前,中国环境监测基本可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两大类。环境质量监测主要由各级环境监测站构成,污染源监测则由主要排污企业的监控构成,无论是覆盖面还是监测深度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增量空间巨大。同时,政府投入占比从64.71%降至45.82%,呈逐年降低趋势。未来受益于需求带动,环境监测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而提供服务的第三方环境检测市场也会进一步增长。诚如下述三大板块——
  
  空气检测。近年来,我国许多省份雾霾天气频发,导致的健康危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大多数城市迫切需要开展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了解不同地区空气污染(雾霾)特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为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持。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不断增强,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客观反映空气质量状况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大气监测市场受到热捧,大气监测仪器行业将迎来采购潮。
  
  水质检测。2015新环保法新增加了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4月2日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治理的投资将达2万亿元。步入2016年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各自的水十条,对水环境的治理提出了要求,必将带动水质监测市场相关行业发展。
  
  土壤检测。“土十条”曾明确提出,在2017年前完成国控监测点位的设置,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年前建立国控网络、2020年下沉至市区全覆盖,将有效提升土环境质量壤监测需求。政策落地、环境监测网点建设需要时间,未来两到三年将迎来土壤环境质量监控网点增长高峰。

智慧环保带来监测企业订单增长

       更为利好的消息是,早在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完全长效化的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其中,生活环境宜居化被靠前强调,要求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作为对整个城市环境最全面的统一监测,智慧环保通常伴随着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共同展开,直接解决地方政府关于环境管理的痛点。通过智慧环保,环境监测领域可以实现智能化、系统化、移动化,而相关企业的成长路径也从单纯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销售,向着整体环境监测治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化,由此催生相当于传统规模10倍级别订单的增长。同时,智慧环保方案将有利于引导城市在环境监测治理方面的需求,将补充原本缺陷、忽视的部分。
  
  2015年4月7日,住建部和科技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84个城市(区、县、镇)为新增试点,13个城市(区、县)为扩大范围试点,加上此前由相关部门确定的试点,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290个。
  
  随着智慧城市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在进行智慧城市“跑马圈地”扩张过程中,技术和运营实力强的企业将更容易获得订单。而由于相关订单规模巨大,未来行业的“马太效应”将显现,强势企业增速更快,获得更迅速的发展。

能否挤掉数据水分

      但不可否认的是,就公众聚焦的监测数据造假问题能否通过市场的力量荡清,目前依然是一个问号。环境监测包括企业日常监测、项目验收监测、环保部门的执法、监督性监测等。在这由环境监测站主导的单一管理体制下,其中的数据造假等问题早已是业界知晓的沉疴,不仅有媒体曝光,而且环保部及地方环保部门多次点名通报。“监管是环保局,监测是监测站,都是一条裤子的,大家不相信这些数据。”湖南一家第三方检测公司副总说,“市场化是没办法阻挡的。”
  
  不过,应对数据造假,并非放开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不少受访者看来,主因是监测任务繁重而监测站人手不足。“一来监测站人力不够;二来监测站可能是收支两条线,多做也没有额外报酬。从这个角度来说,开放给第三方,他们的积极性是很强的。”北京市城市排水监测总站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总监范云慧说。
  
  事实上,监测数据造假问题依然不容乐观。2015年4月1日,在有数百名各地监测站负责人参加的现场工作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坦言,有的地方确有监测数据造假的问题。第三方检测机构同样面临着监测数据的“诚信危机”。福建一家知名监测公司负责人坦言:“第三方监测主要的问题,和国有监测站面临的问题是差不多的。”
  
  “在这个市场里,规范和不规范的做法,成本最多相差十倍。”他举例,“像环评监测,本底监测六个点位,连续监测七天,每个点位最起码要一个人值守,再加上两个采样车的司机、后勤辅助人员,最少要十个人才能完成任务。这是规范的情况。如果不规范,就是没到现场,连监测仪器的采样口都没开就可以出报告。”
  
  “从行业上来讲,对这个制度的推出非常欢迎。大家都感觉到很兴奋,以前必须靠关系、走门路做的一些事情,现在通过社会化服务,可以靠自己的技术、能力去竞争了。”北京金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斌说,“但是转变可能需要有个过程,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的推动进度怎样,是大家比较担忧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