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食品安全事件常被误读 焦点移向产业链前端

   2025-01-01 现代实验室装备网347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近日在北京举办"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食品领域学科的专家解读了2013年12个国内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以及12个国际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与会专家认为,强化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不仅需要政府加强法制化监督管理,企业加强诚信意识,科技界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基础科学研究,更需要媒体传递科学的信息。

  多个食品安全热点事件被误读

  专家在解读2013年国内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时表示,1月的新西兰奶粉检出双氰胺,实际是使用含双氰胺的肥料造成的微量残留,远低于欧盟的残留标准,不构成健康风险;2月的"镉大米",是因为在受镉污染的土壤上种植的大米,或使用这种大米制作米制品导致的镉超标问题,不是非法添加;3月的"美素"奶粉疑云,事实上是一起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中典型的知假造假的违法犯罪行为。

  2013年3月,农夫山泉被指生产标准不如自来水,专家认为,虽然企业在标准的使用上存在不当之处,但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此事并非食品安全事件;5月至11月,媒体对胶原蛋白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质疑,专家认为,个别企业的不当行为应该有针对性监督与批评,但全盘否定胶原蛋白肽有失偏颇。7月三品牌奶粉检出反式脂肪酸,专家认为此次事件媒体有误导行为,并非食品安全事件;9月"瞎果门"事件中,专家认为,果汁加工企业采用"瞎果"榨汁事实依据不足,也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12月的纸塑包装疑似迁移出"塑化剂",专家认为该报道的"事件"谈不上什么危机,更不是食品安全事件。

  舆论焦点向产业链前端延伸

  据了解,这是主办单位连续3年举办同一主题的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表示,尽管中国食品安全的基础在逐渐夯实,但百姓的焦虑仍在加大。因此,以科学化解百姓的疑虑,通过科技界与媒体的声音放大正能量,共同填补消费者与科学真相之间的"信息真空"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指出,3年中所发生的36个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较真实地聚焦了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和焦虑。而从3年不同热点问题的分布中亦可清楚看到,舆情的关注点正逐渐深入到中国食品安全的本源。

  通过对2011-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梳理显示,对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从2011年聚焦于方便食品和非法添加,到2012年关注标准与过程控制,而2013年的舆情则聚集于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孟素荷表示,从"非法添加"到"过程控制",再到"原料安全",2011-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重心的转移,不仅显示了各方逐渐形成的"由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认知过程;也显示了向产业链前端延伸的溯源轨迹;同时显示出舆情的关注点总体上与中国食品安全的着力点相衔接,并与2013年中央对"食品安全的关键在源头"的判断相吻合。

  方便食品成被重点关注领域

  "2011-2013年36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分布是突发的、散点的,涉及到影响食品安全的各个领域。"

  孟素荷分析,一些重点领域受关注较多:一是以传统食品工业化为特征的中国方便食品产业占28%.中国传统食品制作的复杂性,导致传统食品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性评价正在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独特问题;二是对标准的争论与质疑,占17%;三是涉及原料污染与过程控制的事件也占到11%;此外,乳制品行业始终受到高度关注,亦占11%.以婴幼儿奶粉为代表的中国食品依然缺乏消费者的足够信任,任何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负面报道总能引起消费者的极度恐慌,也是中国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浓缩。

  孟素荷表示,食品安全是道德、法规、技术三个层面的问题,夯实食品安全的科学基础是中国科学家的使命。目前,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在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报道中,已加大了与科技界的合作与交流,报道内容日趋客观准确,但是铸就中国食品安全的信任之路依旧漫长而艰难。

 

 
标签: 食品安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