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从不足2000万到目前15亿资产 聚光科技:在并购中坚守

   2024-12-24 浙江日报612

  

  前不久,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刚刚完成了一项大手笔的“减法”:成功转让一上市时的募投项目光纤传感业务及资产。“它们依然能盈利,但是行业竞争激烈且毛利率呈下降趋势,所以选择放弃。”聚光科技总经理姚纳新说。

  从2004年不过2000万元,到现在资产15多亿元,短短8年时间增长超过70多倍,聚光科技迅速成长为国内高端分析监测仪器仪表行业的龙头。快,思路时有跳跃,这是姚纳新式的讲话;也是聚光科技式的发展模式。

  “马拉松”布局

  2012年,在宏观经济形势相对低迷背景下,环保行业步伐也在放缓。这给聚光科技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从业绩上看,并不算太大。去年前三季度,聚光科技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4.99%;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18.75%。而其最新的年报预报披露,预计去年全面净利润在1.5亿元到1.9亿元之间,最高有望同比增长10%。

  追究其业绩稳增长的背后,主要还得归功于去年以来对实验室仪器领域的成功布局。对赌,并购实验室仪器业的龙头企业北京吉天仪器,跨步迈入实验室仪器市场,这是聚光科技早在2008年就开始谋划的。

  经过近4年“马拉松”式的长期谈判,2011年8月,聚光科技正式完成对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的收购。根据公告,聚光科技拟使用超募资金收购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100%股权。值得注意的是,该收购约定了一个区间价格,即0元至2.99亿元,将根据收购公司的业绩表现,以1.95亿元为基础进行大幅调整。

  “很简单,卖方希望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而买方更希望并购标的物有所值,我们就选择以对赌的方式成交。”姚纳新解释,采取对赌的方式完成并购会给合作双方都带来压力。一旦成功,结果会是双赢的。

  聚光科技一位高层向记者解释,吉天有着深厚的技术功底,而聚光科技的进驻为其注入灵活的运营管理机制,能够让原本有些老化的企业又重新“年轻化”,未来几年的发展肯定会几倍于现有速度成长的。

  并购扩容路

  聚光科技和北京吉天的联姻实现的这种优势互补,能最好地诠释聚光科技的发展模式。

  去年6月,聚光科技再次出手,用393.75万欧元收购荷兰BB公司75%股权,间接控股荷兰BB公司拥有100%股权的Synspec公司。

  看起来并不是一笔大规模的并购案,但聚光科技管理层却非常重视。姚纳新介绍,荷兰BB公司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其技术放眼全球也是最先进的,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有80%,完成并购即成为聚光科技国际化之路的一块“敲门砖”。他没有给自己设定每年非要完成的并购企业家数上限,一旦有合适的目标就会出手,目前正在同时考察多个目标对象。

  事实上,聚光科技的发展史,几乎等同于一部并购史。2007年,聚光科技并购北京摩威泰迪科技有限公司,进入石化化工过程分析市场;同年,并购北京英贤仪器有限公司,推出NIR系列产品,进入近红外分析领域;仍是这一年,又并购北京盈安科技有限公司,进入金属分析领域;2009年,并购杭州大地安科环境仪器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环境检测业内产品线最全的公司……

  借助频繁的并购“开疆拓土”,实现产业链上的纵向和横向双向拓展,聚光科技的业务从原来一块狭窄的在线分析仪表在冶金、钢铁业的运用,到而今主营业务扩大为三大块:工业气体在线分析、环境在线监测和实验室仪器领域。

  屡屡并购的背后,是其对技术研发人员快速新技术吸收和适应能力的大考验。这一点,聚光科技CEO助理彭华感同身受。随着服务的企业被并购而加入聚光科技的彭华说,在聚光,如果思维节奏不够快,轻易就会被淘汰。她向记者解释,每一次并购之后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聚光科技最擅长的是快速发现市场需求刺激点所在,让新技术快速走向市场,这背后还有赖于聚光自身强大的市场营销渠道。

  在姚纳新看来,这一整套吸收、消化和整合的能力和体系,也正是聚光科技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变中持续坚守

  2002年的春天,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的王健和姚纳新志同道合,毅然决定共同回国创业。聚光科技的身上凝聚了太多的现代企业新元素:海归背景,手握着行业内的核心技术,姚纳新多年的市场营销经验。

  这些现代元素的“聚合”也让聚光科技特别注重对行业未来发展空间的把控。在聚光科技成立之前,国内该领域被德国西门子、美国ABB、日本横河等国际大公司垄断。但是中国整个仪器仪表行业市场容量又非常大,有将近4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创业之初,姚纳新就执着于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直到2003年公司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激光在线气体分析系统,打破国际大公司的垄断,为国产高端仪表仪器打开了空间。

  “从那时开始,我们就没有离开过高端仪表仪器这一领域,包括后来的并购展开,也都是围绕着这个行业、为壮大主营业务开展,而非简单的财务性的资本运作。”姚纳新告诉记者。

  在通过向外规模扩张的同时,聚光科技也没有放弃自身的研发平台。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2%左右投入研发,持续不断地推出新产品,获得新专利。至今,聚光已取得150余项专利,每年开发2到3个新产品系列。

  正值宏观经济的“冬天”,很多企业借机“蛰伏”着埋头修炼起内功。姚纳新则不同,他觉得这个“冬天”也正是“出击”、在全球寻求并购标的的黄金时光。

  之前的聚光科技花了十年时间让自己成长为在线仪器国际市场上的主流供应商;未来十年,努力成长为实验室仪器领域的主流供应商是主要奋斗目标。按照其“十二五”的规划目标,聚光科技在高端分析监测仪器仪表领域的技术和应用研发,资产规模有望达到30至40亿元。

  【聚光科技并购大事记】

  ●2007年:收购北京摩威泰迪(空分和石化领域)、北京英贤仪器(近红外领域)、北京盈安科技(金属分析领域)。

  ●2008年:收购了杭州长聚科技(项目公司,冶金领域,后注销)。

  ●2009年:收购了杭州大地安科(空气质量检测、环保领域)。其中收购大地安科和盈安科技对公司影响较大。

  ●2010年:筹备上市,没有收购动作。

  ●2011年8月:收购了吉天仪器,是最大的一次收购,使公司进入了空间更大、壁垒更高的实验室分析仪器领域。

  ●2012年6月:收购荷兰BB公司75%股权,间接控股synspec公司100%股权。

  对话聚光科技总经理姚纳新:并购和坚守相辅相成

  记者:最近你们转让了一个上市募资投入的光纤传感项目,在不断并购的同时又转让上市募集资金项目,出于什么考虑?

  姚纳新:公司运营很正常,现金流充裕,甚至我们的上市募集资金还没有用完。出让募资项目不是因为急需资金,而是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布局的需要。目前的光纤传感行业已经进入行业竞争激烈且毛利呈下降趋势,未来成长空间低于我们预期,所以选择放手,集中资金和精力去发展其它更值得期待的业务。

  适当地做些减法,平衡短期和长期战略发展问题,这也是公司规模大了之后需要考虑的。

  记者:聚光科技这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这背后并购之路功不可没。在选择并购企业时,您有一套固定的标准吗?

  姚纳新:我们在选择并购企业时是非常谨慎的。这当中主要有赖于管理者战略眼光,凭借着多年的创业经验积累和国际化视野。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大致有三点:首先,这家企业应当符合聚光近期的企业发展规划。其次,它必须是在某一领域有特色的,这种特色可以在技术层面,也可以在渠道方面。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的企业文化必须和聚光相吻合,只有相融合的企业理念和企业追求,才能缔造出一个更为强大的合体,才能互相取长补短,优势整合。否则,收购再多的企业也只会给聚光带来难以管理的混乱局面。

  记者:在很多人看来,并购属于资本运作范畴,似乎与坚守实业有相悖的地方,您认为呢?

  姚纳新: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迄今为止,聚光没有一笔并购是纯财务性的并购投资。对我们来说,兼并收购是一种手段,坚守实业是最终目标。企业经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所有的并购始终围绕着主营业务展开,而为了让实业发展得更快、更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记者:对于聚光科技的环境监测业务很多人都感到陌生,您能更为形象地介绍下吗?

  姚纳新:环境检测最直观就是空气质量检测。现在因为雾霾天气,这块业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比如说有沙尘暴来了,到了什么程度这个需要检测。还有污染物,烟囱排放废气,包括餐厅,都在排放污水,这个污水的成分怎么样,这些检测设备都是聚光科技提供的。而且在环境检测领域,聚光科技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企业。中国每四根烟囱里面,就有一根装的是聚光科技的检测设备。

 

 
标签: 聚光科技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