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3-15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在京组织专家对2012年度高校申报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了专家初审。此次初审工作采取集中研讨、独立审议、随机派送、比例限定的方式进行,依据专家审定结果,产生了进入下一轮会议答辩的协同创新中心名单(详见附件1)。专家初审全程在教育部监察局的监督下完成。
通过此次专家初审的协同创新中心和牵头高校,应抓紧准备会议答辩阶段的材料。答辩时间拟安排在2月27-28日,汇报将以PPT方式进行(见附件2),每个中心拟安排汇报时间30分钟,答辩时间20分钟,具体安排将另行通知。
对于没有通过此次专家初审的协同创新中心和高校,我们将于近期汇总专家初审意见及建议后正式反馈,以利于进一步做好今后的培育工作。
进入会议答辩阶段的协同创新中心和高校,应严格遵守认定工作的纪律和要求,不得影响专家的评审,不得干扰认定的秩序。如有发生,一经查实,将取消此次认定的结果。
附件:
1、 2012年度“2011计划”专家初审通过名单
一、面向科学前沿类 | ||
中心名称 |
牵头高校 | |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
武汉大学 | |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
北京大学 | |
人工微结构与量子调控协同创新中心 |
南京大学 | |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
天津大学 | |
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农业大学 | |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
四川大学 | |
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
西北大学 | |
二、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类 | ||
中心名称 |
牵头高校 | |
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 |
南开大学 | |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政法大学 | |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
武汉大学 | |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南京大学 | |
三、面向行业产业类 | ||
中心名称 |
牵头高校 | |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
中南大学 | |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北京科技大学 | |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西北工业大学 | |
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
同济大学 | |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
北京交通大学 | |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
西安交通大学 | |
煤炭资源化利用发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浙江大学 | |
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 |
江南大学 | |
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学 | |
四、面向区域发展类 | ||
中心名称 |
牵头高校 | |
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
苏州大学 | |
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
南京工业大学 | |
广东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
华南理工大学 | |
煤的新型高效气化与规模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
西安交通大学 | |
脑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 |
首都医科大学 | |
高端医疗影像装备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
东北大学 | |
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 |
河南农业大学 | |
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
湖南农业大学 | |
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
云南农业大学 |
2、 “2011协同创新中心”会议答辩建议提纲
一、协同创新方向选取和总体实施思路
(重点包括:重大需求提出依据、开展协同创新的必要性、拟解决的关键科学与和技术问题、重大任务牵引以及总体实施路线和预期目标等)
二、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及运行状况
(重点包括:中心组建方式、已有基础与实力、培育组建过程和目前运行状态等)
三、已开展的机制体制改革情况
(重点包括:中心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组织方式等方面改革实施情况)
四、培育组建阶段主要支持和资源整合状况
(重点包括:前期主要经费投入、资源整合与共享以及各方面政策支持情况等)
五.主要实施成效
(重点包括:在培育组建和机制体制改革的前提下,协同创新中心所产生的机制体制改革成效、对高校发展的带动作用、国际影响力以及社会贡献和认同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