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召开的“雾霾和公众参与”科普沙龙上,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白志鹏说,我国应建立灰霾污染监控预警机制,一旦预测到可能发生大规模、严重的灰霾污染,就要提前启动污染源削减行动,警示公众。
白志鹏说,灰霾的形成与污染物排放有直接关系,也与气侯条件有关。“我们需实施监控预警,动态解析污染来源。还要研究停产多少企业、停驶多少机动车,将需花多少钱,而公众的健康和社会收益是多少,经济影响会怎样……只有通过这样系统的科学研究,才能形成更好的决策。”
为应对近来发生的严重灰霾污染,北京市共停产了58家企业,还有41家企业减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说,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只能作为紧急措施,并非是经济上最有效的方法。
“关停这么多企业,停驶部分公车,到底削减了多少污染物,对大气好转有何作用?这些都还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数字。”白志鹏说,这次灰霾污染事件给各地政府敲响了警钟,各地政府应弄清楚污染源和污染等级的关系,制定应急方案,明确当发生哪种程度的污染时,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将可能达到怎样的效果;还要提前主动警示公众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