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环保部网站看看,就知道主管环境监测的副部长吴晓青有多忙——从10月底到12月初,他和同事们几乎马不停蹄地在各个省市跑,目的只有一个,督促这些省市在大限前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
“吴晓青部长和万本太总工各领一路,按照南北划分,要走遍全国各个省份,一个都不能落下。”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接受采访时,手里还捏着一份“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工作进展”的最新简报。简报中,相关城市涉及的点位数量、进展与计划以及进度评价,都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哪里存在问题,一目了然。
朱建平告诉记者,截至12月中旬,除哈尔滨、拉萨、呼和浩特三个省会城市以及河北省几个城市的个别站点存在问题之外,其他各地各站点已经做好充分准备。那三个省会城市目前也已经找到解决办法,比如哈尔滨由于设备招标过程出现争议耽误时间,仪器设备难以到位,环保部已经协调浙江省向其借出设备以保证年底前运行。由于正值冬季,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拉萨的准备工作曾经令人担心,从最近情况看,仪器及工作人员已经到位。
“对于监测工作进展,以前是每月调度一次,现在改为每周一次,我们还成立了特别工作组,只要发现哪个地方有问题,马上赶过去。”朱建平说,按照环保部的安排,12月底之前,第一阶段实施新标准的74个城市、496个国控站点,一个都不能少,必须达到监测发布的要求,保证做到每点逐小时发布六项数据和AQI(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能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可信吗
数据直传国家监测站,若干技术措施和规定防止数据被修改
执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后,预计将有82%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这是不久前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发布时,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透露的数字。
今年年底前开始监测,时间段正值北方采暖季,空气质量数据一定比较难看,各地会不会有意美化数字,如何确保数据发布真实有效?
针对公众的这些担心,环保部的督查小组每到一地,都会对数据的问题提出要求。吴晓青在多地不断强调,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监测数据应该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前的空气质量,必须确保发布的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绝不允许掐头去尾、弄虚作假。
朱建平告诉记者,为保证数据质量,环保部采取了若干技术措施,防范数据被篡改。以前,各地各国控站点的监测数据都由省级监测站汇总,上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省级站不会篡改数据,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可能会在数据上做手脚。新的监测网络中,数据汇总将不再经过省级站,而是实时直接上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同时,总站实时监控各站点设备运行情况,包括设备仪器状态、参数调整等,这在技术上减少了数据被改动的机会。
监测数据如何参与评价有了新规定。朱建平解释,每天监测24小时会产生24个数据,过去,有的地方挑出其中18个数据上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用以计算日均值。新标准不仅要求计算数据的20个小时日均值,而且要求如果24小时监测数据都有效,就都要使用。
数据如何修订也有新规定。由于电压异常、仪器故障等原因,实时发布的数据可能存在误差以及异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不允许各地自己修订上报数据。如果各地在评价时对少量数据做了技术处理,必须做出充分说明,比如机器故障得有维修说明,电压异常得有电力部门证明。
“我们正在开展环境工作质量大检查,检查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就是一项内容。”朱建平透露,明年环保部将要加大“飞行检查”力度,如果对某些城市的数据存有怀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流动监测车事先不做任何通知,直接开过去监测。
严格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科学减排和有效预报,需要长期积累数据,最终有效防治污染
“今天的PM2.5浓度一定不低。”12月20日,北京市西城区居民胡彤昆对记者说。虽然北京发布PM2.5监测数据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因为这些数据没有正式参与评价,胡彤昆还在凭自己的感觉推断空气质量。元旦后,这种状况将有所改变。
环境监测数据的作用不外乎两个,一是为污染物减排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指导公众生活。长期以来,由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污染物种类有限,不仅污染物来源分析缺乏数据支撑,影响减排的科学决策,而且不能有效指导百姓生活。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污染物监测种类由原来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三项,新增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扩展为六项,这些污染物都与空气质量、与公众健康紧密相关。
“不是让大家知道数据就完了,关键是重在防治,这就要求我们把监测做好。”朱建平说,“在PM10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之前,又提出PM2.5的防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按照新标准监测,由于新增监测项目、原有限值加严等原因,数据上可能会不好看,但是盲目地追求好看或者急着与国际全面接轨,都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只要如实告诉公众,相信公众可以理解,我们要让公众对数据有信心。”
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对此非常认同,他告诉记者,由于长期缺乏普遍的监测数据,对PM2.5的来源分析还远远不够,长期的监测数据积累才能更好地为减排服务。“大家都在谈协同减排,但是何种条件下、每种污染物的减排比例怎样,才能保证减排效益的最大化?这需要进一步研究。”
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如何更好地为百姓服务?朱建平认为,要指导市民的日常活动,最有效的还是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由于预报的基础和前提是日报积累的监测数据,加入PM2.5和臭氧等指标后,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将更复杂。但即使存在困难,也要有计划地推进试点。
对于目前一些城市的应急预案,朱建平给予积极评价,但是他认为,特殊条件下,要求哪家企业停产都不是随意的,应该有足够精细的污染来源分析。同时,大气污染绝不是一个城市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形成强有力的联防联控机制。
链接——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步走
今年年初,国家颁布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按照统一部署,新标准分期实施。
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实施;
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实施;
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实施;
2016年,在全国实施,全国各地都要按照新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并公布监测结果。